產業規模略增 根據農業部農情調度數據,預計2019年全國蔬菜播種面積約為3.13億畝,比2018年增長約0.07億畝,增長約2.3%;蔬菜產量約為7.21億噸,比2018年增長約0.18億噸,增長約2.5%。 市場行情略好于去年,全年菜價呈“兩頭高”態勢 據商務部數據,2019年全國29種主要蔬菜批發均價為4.56元/公斤,比2018年全年均價4.35元/公斤略增0.21元/公斤,增長4.8%。 分品種來看,蓮藕、蒜頭、洋蔥和生姜價格與2018相比增幅較大,分別為34.6%、31.7%、16.0%、12.8%;萵筍和山藥價格與2018年基本持平;菜花、南瓜和胡蘿卜等品種與2018年相比有較大跌幅,分別為7.8%、7.6%、6.1%。從全年生產來看,果菜類蔬菜收益較好,十字花科等葉菜類蔬菜效益較差 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穩定 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顯示,2019年前三個季度的合格率分別為97.4%、97.3%和97.5%,與往年基本持平。2019年全年未出現重大蔬菜質量安全事件,表明蔬菜質量安全狀況穩定。 蔬菜出口穩中有增,進口大幅增長 2019年1-10月我國蔬菜出口額為124.4億美元,同比增加0.2%;進口7.9億美元,同比增長19.9%;蔬菜貿易順差116.5億美元,同比減少0.9%。預計全年蔬菜出口量將穩中有增,而進口量將大幅增長。由此看出,中美貿易爭端對我國蔬菜出口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有限。
2、存在問題
(1)災害性天氣和病害多發對蔬菜產業造成了重要的影響。
例如2019年8月中旬,受強臺風影響,山東壽光及周邊縣市普降特大暴雨,導致部分地區蔬菜大棚再遭重創。2019年秋季大范圍的番茄黃曲葉病毒病造成番茄減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冬季番茄價格高;夏秋連旱和高溫導致和縣辣椒的病毒病較為嚴重,沿淮淮北煙粉虱爆發,對當地的蔬菜產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夏秋蔬菜價格低迷,部分品種局部性滯銷現象較為嚴重。
疫情對春季蔬菜生產有影響,對全年蔬菜生產影響不大 對冬春茬蔬菜的影響:主要是因為交通不暢和人員不足,不少地方的蔬菜不能及時收獲上市。 對春夏茬蔬菜的影響:一是會造成一些地區春夏茬面積減少,有些地方估計可能減少5%以上。二是造成部分蔬菜定植延遲,特別是北方設施瓜類蔬菜。估計受影響定植延遲的面積可能達到春茬面積的10%。面積減少和定植延遲,會造成季節性短缺和季節性過剩。 集約化育苗普及率將不斷提高 2019年蔬菜育苗種類和育苗總量呈“雙增長”態勢,大宗蔬菜如果菜類、瓜類、葉菜類育苗移栽取得顯著進展,大蔥、洋蔥等蔥蒜類育苗數量開始快速增加,全年蔬菜集約化育苗總量將達到3000億株,年增長率超過15%。預計2020年集約化育苗普及率將繼續提高。 蔬菜綠色生產將進一步發展 自農業農村部開展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以來,各省區全面落實農業農村部“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總體要求,圍繞蔬菜綠色發展,加快綠色生態種植技術示范推廣,落實控水、減肥、減藥、循環措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生物肥、有機肥等使用量呈增長趨勢,部分省市已逐步完成農藥、化肥零增長目標,甚至出現農藥、化肥用量負增長現象。預計2020年蔬菜綠色生產趨勢仍將延續。 蔬菜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增多、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由于各地加大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蔬菜產業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增多,平均種植規模有擴大的趨勢,在云南、寧夏等省份新增蔬菜面積基本都是由規模化經營主體提供的,在湖北高山蔬菜產地火燒坪,蔬菜種植戶有所減少,戶均規模有所提升。 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與帶動了蔬菜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化服務組織逐漸增多,服務內容涉及耕地、起壟、種苗、植保、采收等多個方面。預計2020年這一趨勢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