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積極推進設施農業建設,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國現代設施種植面積達到4000萬畝,約70%的肉蛋奶和52%的養殖水產品由設施養殖提供。
我國設施生產技術裝備研發進程加快,自主化、國產化設施裝備體系初步形成。據悉,90%的日光溫室配備了自動卷簾機,71%的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實現機械耕整地,基于云技術、無線傳感器的溫室物聯網技術在部分現代化設施中率先使用。現代設施農業涵蓋種子、機械、農藝、材料、信息等眾多領域,設施種植機械化率超過40%。
未來一個時期是設施農業發展的關鍵期。2023年6月,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制定印發《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對促進設施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國現代設施種植效率高、產出高、效益高的特點明顯。北方地區每畝蔬菜日光溫室年均純收入3.6萬元左右。設施蔬菜每年僅生產環節用工就達2000萬人,產前產后服務環節還能帶動大量就業。
種植業中的設施不光指的是溫室大棚、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還包括田間地頭的公共服務設施,比如集約化育苗、冷藏保鮮、冷鏈物流和倉儲烘干等。根據《規劃》,現代設施集約化育苗(秧)中心建設項目,將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雙季稻生產大縣建設6000個左右早稻集中育秧中心,建設育秧溫室大棚、播種出苗車間和育秧設施設備,提高水稻集中育秧服務能力,助力提產增效。
《規劃》包括1個總體規劃、4個專項實施方案,明確建設以節能宜機為主的現代設施種植業、以高效集約為主的現代設施畜牧業、以生態健康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以倉儲保鮮和烘干為主的現代物流設施等4方面重點任務;部署實施現代設施農業提升、戈壁鹽堿地現代設施種植建設、現代設施集約化育苗(秧)建設、高效節地設施畜牧建設、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冷鏈物流和烘干設施建設等6大工程;明確提出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扶持、指導服務、主體培育、宣傳引導等5方面保障措施,對未來一個時期現代設施農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規劃》提出,到2030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穩產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設施蔬菜產量占比提高到40%,畜牧養殖規模化率達到83%,設施漁業養殖水產品產量占比達到60%,設施農業機械化率與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60%和70%,建成一批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基地,全國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
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
重點內容提煉
一、建設背景(略)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 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 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牢固樹 立大食物觀,以穩產保供和滿足市場多樣化、優質化消費需求為 目 標 ,以優化設施農業布局、適度擴大規模、升級改造老舊設施為 重 點 ,以提高光熱水土等農業資源利用率和要素投入產出率為核心, 以強化技術裝備升級和現代科技支撐為關鍵,主要依靠市場力量, 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持續提升設施農業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綠 色化、數字化水平,加快發展農業工廠等設施農業新業態,不斷提 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構建布局科學、用地節約、智慧高效、綠色安 全、保障有力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格局,為拓展食物來源、保障糧 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原則
———堅持資源集約節約。用好有限的耕地和水資源,提高現 代設施農業用地用水效率。在保護生態和不增加用水總量前提 下,合理利用各種非耕地資源,科學利用戈壁、沙漠等發展設施農 業,向非耕地要面積、向立體要空間。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突出科技創新在設施農業發展中的 關鍵作用,聚焦智能溫室、立體養殖、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糧食烘干 等領域突出短板,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協同攻關,促進設施結構、專 用品種、智能裝備、農機農藝等方面技術研發與集成配套,強化高 效農機、先進智能裝備和管理系統推廣應用,探索打造數字農業工 廠、未來智慧農場。
———堅持生產綠色循環。加快現代設施農業生產方式綠色轉 型,推進農業投入品全過程減量、廢棄物全量資源化利用,推廣太 陽能等新能源及節能環保設施設備,全產業鏈拓展設施農業綠色 發展空間,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促進生產生態協調發展。
———堅持市場主體多元。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市 場監管等方面作用,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 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主體參與,促 進優勢互補、銜接配套、高效協同。
(三)規劃目標
到2030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區域布局更 加合理,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穩產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設施 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發展質量效 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農民收入大幅增長。
實現穩產保供水平提升。利用非耕地發展的設施農業規模穩 步擴大,菜肉蛋奶等主要設施農產品產能進一步提升,設施蔬菜產量占蔬菜總產量比重提高到40%,全國主要大中城市蔬菜自給水平持續提升,畜牧養殖規模化率達到83%,設施漁業養殖水產品產量占水產品養殖總產量比重達到60%,有力保障設施農產品的穩定安全供給。
實現科技裝備水平提升。設施農業科技水平持續提升,技術 集成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新型設施結構、新材料和節能降耗技 術裝備應用取得明顯進展,高端專用品種進口替代取得明顯成效, 設施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與機械化率分別達到70%和60%,智能 裝備與數字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實現質量效益水平提升。設施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實現新提 升,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標準化生產水平顯著提升,勞動生產 率與土地產出率不斷提高,設施農業產業鏈價值鏈結構持續優化, 設施農業總產值增長40%以上,建成一批現代設施農業基地(場、 區),打造產業鏈條齊全、社會化服務效應大的產業集群,示范帶動 農民持續增收成效顯著。
實現綠色發展水平提升。設施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設施 種植農藥化肥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節水灌溉技術全面普及,水肥 一體化應用率顯著提升;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 率達100%,池塘和工廠化等設施養殖尾水排放達到相關管控要 求,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
展望2035年,設施農業全面升級,供給保障能力更加有力,技 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產效率、產出質量和帶動作用明顯提 升,基本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優質化食物消費需求。
三、重點任務
立足種植、畜牧、漁業等行業特點,因地制宜探索推廣先進性 與實用性相結合的設施農業類型,加快走適合我國國情農情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之路。
(一)建設以節能宜機為主的現代設施種植業
統籌強化糧食與“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堅持存量改造與增 量拓展并重,發展節能節本、高產高效新型現代設施種植業,加強非耕地資源開發利用,創新研發一批引領性、前瞻性關鍵技術,推進綠色化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生產,穩步提升優質果蔬等的供給能力。
加快傳統優勢產區設施改造提升。以黃淮海和環渤海地區、 長江流域和西北地區等設施種植傳統優勢產區為主,整縣推進實施老舊低效設施改造,加快推廣現代信息技術和設施裝備,有序推進產業提檔升級。 改造棚型結構。推廣新型復合保溫墻體,優化屋面結構,提高保溫蓄熱性能。推廣熱浸鍍鋅鋼架結構,增高增寬去立柱,擴大生產作業空間,增強設施安全性,提高宜機化水平。 升級設施裝備。 推廣應急補光、水肥一體化等自動化調控設備,以及打藥機、物流運輸機械等省力化作業裝備,增配作物長勢視頻監控等環境和作物生長等信息監測設備,提升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推廣新型技術。配套薄膜太陽能、高透光光伏等新能源裝備,探索設施農業熱電聯產等節能模式。推廣土壤連作障礙綜合治理等綠色生產技術。示范推廣設施種植裝備專用傳感器、自動作業、精準作業和智能運維管理等關鍵裝備技術,加快國產成熟技術裝備與工藝材料的推廣應用。
引導潛力區實施非耕地設施農業開發。以生態保護和資源合 理利用為前提,以戈壁和鹽堿地等土地后備資源潛力區為重點,有序推進西北戈壁、黃淮海和環渤海鹽堿地等非耕地現代設施農業園區化開發,帶動全國新增非耕地現代設施農業100萬畝左右。 發展蓄熱保溫、無土節水戈壁設施農業。 建設具有良好蓄熱保溫性能的裝配式日光溫室、大跨度多源蓄熱型塑料大棚、外保溫型塑料大棚,鋪設輕簡化營養液栽培和基質栽培種植設施,配套臨時應急加溫、省力運輸機械等裝備和集中式水處理中心。 發展節能防寒、高效綠色鹽堿地設施農業。 以發展節能日光溫室和大跨度塑料大棚為主,推廣新材料、新棚型,提升冬季保溫防寒、夏季通風散熱能力。建設以水壓鹽、暗管排鹽等排水排鹽系統,裝配微咸水高效處理設施,推廣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和綠色防控技術裝備。
強化大中城市現代化都市設施農業建設。以全國超大、特大 和大中城市郊區及其周邊區域為重點,突出發展現代都市型智慧設施農業,建設一批全年生產、立體種植、智能調控的連棟溫室和植物工廠等高端生產設施,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高產高效的現代設施農業標準化園區。 發展立體化種植。根據作物特點,發展多層立體等栽培模式,建設一批垂直農場,促進空間高效利用,提升不同區域、不同品種植物工廠光效和能效。 推廣無土化栽培。建設基質栽培系統、營養液循環系統,采用可降解材料代替土壤、使用多通道精準型配肥設備,按需配制營養液進行水培或霧(氣)培。 推行智能化管理。 加快與設施結構、栽培方式相配套的國產化智慧溫室生產管控系統建設,結合作物生長模型對光照、溫濕度等環境因子、綜合能耗等進行精準自動調控。加快集成熟化自動化、智能化成套裝備和先進技術,加大高效嫁接機器人、溫室巡檢機器人、自動植保機器人、采摘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推廣力度。
建設提升現代設施育苗(秧)中心。以蔬菜和水稻生產大縣 為重點,合理布局建設集約化育苗(秧)中心,擴大設施蔬菜優質種苗、水稻良種秧苗商品化供給覆蓋面,有效解決小農戶育苗難、成本高、質量差的問題。 建設集約生產設施。北方地區重點建設日光溫室、大跨度保溫塑料大棚和連棟玻璃溫室等育苗生產設施,南方地區重點建設連棟塑料大棚育苗生產設施。 配套自動育苗裝備。 集成推廣自動化播種線、全自動嫁接機、自動分級移栽機、催芽室、愈合室等工廠化育苗裝備,實現育苗全程自動化作業管理。 加強環境精準調控。 配置室外氣象站、室內環境傳感器、種苗長勢視頻監控系統等數據采集設備,以及補光、電動開窗、電動卷簾、二氧化碳施肥等環境控制系統,實現溫室大棚光溫水等環境自動調控。
(二)建設以高效集約為主的現代設施畜牧業
堅持穩定生豬家禽產能、拓展肉牛肉羊與奶牛產能,改造提升 設施畜牧養殖,推廣不同區域、不同畜種的設施養殖標準和技術模式,加快畜牧設施養殖向高效集約型升級。
加快規模養殖場設施化改造升級。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場配套 和完善精準飼喂、自動飲水、電子識別、狀態監測、疫病防控等設備及控制系統,實現高效節約養殖。完善智能環境控制設備,應用環境自動監測、自動通風、清洗消毒、無害化處理、除臭、降溫、濕度調節設備以及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圈舍環境自動調節。完善節水清糞、好氧發酵、厭氧發酵、糞肥還田等糞污處理利用設施裝備,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
穩步推進生豬家禽立體化設施養殖建設。在土地資源相對緊 缺的地區,以節約集約用地為前提,發展生豬家禽立體化設施養殖場。建設立體多層養殖圈舍,因地制宜推廣高層樓房養豬,配備全流程高效生產設備和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從基礎母豬到出欄育肥豬全過程封閉式飼養。推廣疊層籠養,建設封閉式蛋雞、肉雞圈舍,配備精準飼養管理、育雛孵化、疫病防控、環境控制、糞污資源化利用、雞蛋收集和分級包裝等設備,實現蛋雞、肉雞高效產出。
加快肉牛肉羊集約化設施養殖建設。在鞏固提升傳統主產區 基礎上,挖掘潛力發展區,建設一批肉牛肉羊集約化設施養殖場,增加基礎母畜數量,提高生產效率。 發展標準化圈舍。農牧交錯區重點建設適宜半舍飼半放牧的標準化圈舍,牧區重點建設牲畜越冬棚圈等生產設施,推廣裝配式可移動圈舍與成套設備,農區重點改造升級以舍飼為主的標準化圈舍,配套自動稱重分欄(群)、自動飼喂、通風保溫、疫病防控等設施。完善自動清糞、固液分離、厭氧發酵、糞肥還田、污水處理等糞污處理設施設備,促進糞污資源無害化處理和就地就近轉化利用。 配套飼草基地。發展人工種草,建設規模化專業化優質飼草料基地,配套飼草收割、打捆、青貯等設施設備。加強南方草山草坡改良,推行種草養畜。
建設奶牛智慧養殖場。以奶業主產省為重點,兼顧南方潛力 區和特色奶產區,以節本增效為目標,提升規模養殖場草畜配套比例、資源利用效率和數字化應用水平,提升奶業發展質量。 建設智慧養殖圈舍。 配備自動噴淋、環境控制、自動飼喂等數字化設施設備,推進智能項圈、計步定位、自動計量、個體識別等物聯化設備改造,實現牛舍環境智能調節、奶牛健康監測、疫病防控、進食數據分析和成本精準管理。 完善自動糞污處理設施。升級智能擠奶系統。加強奶廳、擠奶、儲運等設施設備物聯化、智能化改造升級,配置自動擠奶、自動計量、質量在線檢測、快速冷卻等設施設備,實現擠奶數據自動收集與分析。 強化優質牧草供給。推廣高效飼喂技術和粗飼料就地就近供應典型模式,因地制宜擴大優質飼草料和飼用作物種植,建設規模化專業化優質飼草料基地,加快推進飼草 料品種專業化、生產規模化、供給商品化。
(三)建設以生態健康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
堅持擴產能、優結構相結合,以水域灘涂承載力為前提,優化 設施漁業生產力布局,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大力發展工廠化循環水和深遠海大型養殖漁場等設施漁業,積極拓展設施漁業綠色養殖空間。
加快傳統養殖水域設施提檔升級。 以水產養殖大縣為重點,推進傳統設施漁業養殖標準化工廠化生態化改造及池塘養殖多功能智能化設備研發應用,加強宜漁鹽堿地開發利用,提高水產養殖效率。 推進標準化改造。開展傳統養殖池塘護坡加固、清淤加深、陸基養殖池安裝、池塘工程化養殖水槽修造,配備精準投喂系統、智能化增氧系統、水質監控系統、疫苗自動注射機、自動施藥機、起捕采收設備等。 推進工廠化養殖設施建設和裝備智能化升級。開展工廠化繁育和養殖車間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集成物理過濾、生物凈化、殺菌消毒、脫氣增氧水處理設備,配備精準投飼、分級計數、起捕采收等智能化精準作業裝備,搭建物聯網系統,推動工廠化養殖智能化水平提升。 推進生態化處理。推進池塘養殖多功能智能化設備研發應用和池塘生態養殖裝備技術及管控系統集成應用,在傳統養殖池塘實施尾水凈化工程,修建生態溝渠、沉淀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生態塘、過濾壩等尾水處理設施,配備微濾機等水處理設施設備,促進養殖尾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有效推廣鹽堿地池塘養殖,實現以漁降鹽治堿。
推進深遠海設施漁業拓面提質。以黃渤海區、東海區和南海 區水深適宜、水質良好的海域為重點,建設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拓展水產養殖空間。 建設重力式深水網箱。依據養殖規劃和養殖容量進行科學布局,應用高分子量網衣材料和海洋防腐材料,大力發展技術成熟、經濟適用的重力式網箱養殖,配套建設養殖自動控制和數字化管理系統、海洋監測系統、病害預防診療管理系統、水下監控系統、水環境監測設備、水下洗網機、養殖安全環保設備等。 建設桁架類網箱和養殖工船。推動大型養殖漁場建設網箱箱體、工船船體,配備智慧養殖管理系統、清潔能源系統、定位導航系統、飼料存儲裝置、自動化投喂系統、成魚自動搜捕系統、機械化起捕設備、網衣提升系統、網衣清洗機、物聯網信息系統、海水制淡設備、養殖安全環保設備、海上冷鏈物流等。
推進漁港設施升級改造。在沿海主要漁區建設一批沿海中心 漁港和一級漁港,提高漁港安全避風和生產服務能力,拓展漁港多元服務功能。完善漁港公益性設施。建設防波堤、攔沙堤、碼頭、護岸、港區道路、供電照明、給排水消防、漁港信息化管理、污染防治等基礎設施。配套漁港經營性設施。建設水產品交易市場、冷藏制冰廠、水產品加工、繩網廠、修船廠、油庫、物資供應設施、漁船修造設施、休閑旅游設施等,促進港區經濟快速發展。
(四)建設以倉儲保鮮和烘干為主的現代物流設施
強化設施農業產業鏈的配套建設,重點提升糧食產地烘干能 力,完善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有效減少糧食和“菜籃子”產品的產后損失和流通環節浪費,為構建雙循環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建設提升產地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加快補齊產地預 冷、清洗加工、分揀包裝、倉儲保鮮、物流配送等設施短板,提升技術裝備水平,暢通銜接轉運通道,全面建成以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和產地倉儲保鮮設施為支撐的冷鏈物流節點設施網絡。 建設產地倉儲保鮮設施。 以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生產大縣為重點,分區分片、合理集中建設產地倉儲保鮮設施,配套高效預冷、智能冷藏、穩定貯藏設施設備,完善產地冷鏈物流設施網絡。 健全產地冷鏈集配中心。 依托龍頭企業、物流公司等主體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工物流園等園區,分類分級建設具有倉儲保鮮、初加工、冷鏈配送能力的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園區冷鏈物流中心,融合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生鮮電商等渠道網絡,打造產地冷鏈物流體系的重要節點。
建設提升糧食減損綠色烘干設施。統籌現有糧食烘干設施和 實際需求缺口,填平補齊建設一批糧食烘干中心和烘干點,形成以烘干中心為支撐、烘干點為補充的糧食產后減損綠色烘干體系。推進烘干設施綜合利用,提升設施果蔬干燥加工能力。 建設糧食烘干中心。 根據不同糧食品種生產情況和補足糧食產地烘干能力的需要,合理布局建設標準化糧食烘干中心,建設內容包括糧食烘干機和配套的清選機、烘前倉、烘后倉、皮帶輸送機、提升機、除塵系統、倉儲設施以及烘干廠區房等,其中烘干機配備多臺(套)設備,進行組合式作業。建設糧食烘干點。建設內容包括糧食烘干機和配套的清選機、皮帶輸送機、提升機、除塵系統以及烘干廠區房等,主要以南方稻谷為烘干對象,烘干機配備單臺(套)設備。
四、重大工程(節選)
(一)現代設施農業提升工程
著眼提升設施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實施大中城市區域現代 設施農業標準化園區建設、傳統優勢產區設施改造提升、戈壁鹽堿地現代設施種植建設等項目,加快新技術、新材料與新裝備推廣應用,培育先進設施農業新業態,強化科技裝備支撐,示范引領現代設施農業升級。
———大中城市設施農業標準化園區建設項目。
———現代設施農業改造提升項目。
(二)戈壁鹽堿地現代設施種植建設工程
合理利用戈壁、鹽堿地等非耕地發展設施農業,在保護生態環 境基礎上,實施西北戈壁、黃淮海和環渤海鹽堿地現代設施農業開發項目,帶動全國利用非耕地發展現代設施農業面積新增100萬畝以上。
———西北戈壁現代設施種植開發項目。
———黃淮海和環渤海鹽堿地現代設施種植開發項目。
(三)現代設施集約化育苗(秧)建設工程
大力發展水稻、蔬菜集約化育苗(秧),重點在優勢產區實施 現代設施集約化育苗(秧)中心建設項目,加快補齊商品化育苗(秧)短板,滿足水稻、蔬菜種植對高質量健康種苗的需求。
———現代設施集約化育苗(秧)中心建設項目。
(四)高效節地設施畜牧建設工程
著眼穩定優化產能、提升養殖用地效率,重點實施工廠化集約 化設施畜牧養殖場建設項目,發展工廠化集約化的節地高效型設施畜牧養殖,提升設施畜牧養殖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與勞動生產率。
———工廠化集約化設施畜牧養殖場建設項目。
(五)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工程
堅持宜漁則漁,實施池塘和工廠化集約化設施漁業養殖場、低 洼鹽堿地設施漁業養殖場、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沿海漁港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推動漁業設施裝備升級,加快產業現代化發展。
———池塘和工廠化集約化設施漁業養殖場建設項目。
———低洼鹽堿地設施漁業養殖場建設項目。
———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項目。
———沿海漁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六)冷鏈物流和烘干設施建設工程
著眼補短板、減損失、提品質、增效益,加快實施糧食減損綠色 烘干設施建設和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建設項目,規模化、網絡化推進建設,帶動全國新增產地冷鏈物流設施庫容4400萬噸以上、糧食產地烘干能力達到65%,有效提升農產品產地貯藏保鮮和商品化處理能力以及谷物烘干能力。
———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項目。
———糧食減損綠色烘干設施建設項目。
五、資金籌措(略)
六、效益與環境影響分析(略)
七、保障措施(略)
附件1:現代設施種植建設專項實施方案(2023—2030年)
附件2:現代設施畜牧建設專項實施方案(2023—2030年)
附件3:現代設施漁業建設專項實施方案(2023—2030年)
附件4:冷鏈物流和烘干設施建設專項實施方案(2023—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