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下一個投資風口和發展重點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園綜合體”這一新概念,“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這是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是培育和轉換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現有農莊、農場、合作社、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旅產業、鄉村地產等轉型升級的新路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相比于發展階段已經進入“紅?!保糠置つ可像R地區近期又遭《人民日報》批評以及住建部約談的特色小鎮而言,“田園綜合體”可謂剛剛萌動,正處于醞釀和試點培育期,前面一片“新藍?!?,有望成為繼特色小鎮之后的下一個投資風口和發展重點。
2017年3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照搬,這種事還敢干嗎(話說新農村)》的文章指出,中西部有些地區,既不具備投資基礎,又沒有形成產業群,卻去憑空打造“特色小鎮”,做工作需要抓手,但是推廣任何經驗,一定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切莫盲目照搬照抄。這些年,類似的虧吃得少嗎?這樣的傻事,可真不敢再干了?。▓D片來源:人民網 / 文字來源:觀察者 / 原文標題《人民日報:中西部有些地區憑空打造特色小鎮,甚至下了硬指標》)
城鄉全局看過來━━田園綜合體將成為城鄉一體化的新支點和新引擎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我國城鎮化必須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城市工作必須同‘三農’工作一起推動,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币猿菐оl、以工促農、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在廣闊的農村地區找到新支點、新平臺和新引擎。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園綜合體恰好可以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優良載體。也就是說,田園綜合體將成為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城里人看過來━━田園綜合體將成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
在我國現代化發展較快的地區,作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別是在沿海發達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體是高端人群??梢灶A見,在較為發達的城市,郊區化現象將進一步擴散。而中國人傳統的“田園”情結,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住在郊區、回歸田園。
鄉村人看過來━━田園綜合體將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新樣本
我國農村幅員遼闊,要實現“農村美、產業興、百姓富、生態優”的綜合效益,應該選擇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區“趕農民上樓”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國鄉村自古以來的田園居住特色。依托田園綜合體,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園特色,又實現現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園綜合體也將成為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最佳空間。
涉農企業看過來━━田園綜合體將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的突破口
近年來,我國將農業供給側改革作為轉化“三農”發展動能的主要抓手,進行了多項改革嘗試,取得了一定效果,積累了良好基礎,特別是在“提質”方面,在優質農產品供給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下一步,如何將現有改革項目集聚、聯動,形成精準發力、高起點突破的新引擎,在進一步“提質”的基礎上做到“增效”,讓農民充分受益,讓投資者增加收益,將是“三農”領域改革面臨的新挑戰。田園綜合體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以空間創新帶動產業優化、鏈條延伸,有助于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競爭力的“新第六產業”,實現現有產業及載體(農莊、農場、農業園區、農業特色小鎮等)的升級換代。
鄉村旅游看過來━━田園綜合體將成為鄉村旅游從觀光體驗向浸染互動跨越的新動能
鄉村旅游獨具魅力,近年來創新花樣繁多,但始終未解決“產、社、人、文、悟”諸要素在空間上的優化集聚問題。農莊、農場、農家樂等鄉村旅游載體對鄉村旅游要素的“綜合度”還不夠強,對人們期盼體驗的“真實田園”營造不足,無法實現市民與田園“浸染互動”的體驗層次,因此,其所激發的消費動力還處在表層。田園綜合體的真實圖畫、鄉野氛圍、業態功能等,可以帶給人們真實的田園體驗,實現鄉村旅游從“玩一把”向“住下來”、從“淺花錢”向“深消費”轉變。
鄉村地產看過來━━田園綜合體將成為鄉村地產轉型的強大動力
鄉村地產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創新,積累了一定能量,但也進入了“瓶頸期”,土地供應機制、開發模式、營銷渠道等都面臨轉型。田園綜合體包含新的農村社區建設模式,同時,田園綜合體在土地盤活機制、建筑特色、適宜人群等方面將有一次飛躍式的變革,借助這一載體和平臺,鄉村地產將尋找到新的發展“藍?!薄?/span>
精準扶貧看過來━━田園綜合體將成為農民脫貧的新模式
精準扶貧最重要的是賦予農民及其從事的產業自主“造血”的功能。田園綜合體集聚產業和居住功能,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新路徑。各種扶貧政策和資金,可以精準對接到田園綜合體這一“綜合”平臺,釋放更多紅利和效應,讓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讓“三農”有可持續發展支撐,讓農村真正成為“希望的田野”。
鄉村文化看過來━━”田園綜合體可以為“藝術鄉建”提供廣闊的創作空間,為鄉村文化提供良好的傳承平臺
鄉村文化看過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碧飯@綜合體可以為“藝術鄉建”提供廣闊的創作空間,為鄉村文化提供良好的傳承平臺。借助田園綜合體的文化建構,鄉村治理將獲得更多的深層次文化支撐,助推美麗田園、和諧鄉村的目標早日實現。
鄉村夢看過來━━田園綜合體將成為鄉村復興夢的核心動力
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碧飯@綜合體將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農民增收方式、農村生活方式、鄉村治理方式的深刻變化,實現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動,奏響“三農”發展全面轉型的“田園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