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快餐時代的“匠心”之旅,
這是一趟專業的、深入的、知行結合的學習之旅,
這是一場好玩的、豐富的、體驗海外農業的暢游之旅,
。。。
開啟農業新科技,
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
尋光問道、明心啟智,
品異國他鄉之風情,
探植物工廠之奧秘。
在中國工業生產全面過剩、經濟一路持續下滑的新常態下,中國的植物工廠產業化之路何去何從?
帶著這一疑問,由中國農業大學-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組織的日本植物工廠考察團于7月24日抵達日本京都,開啟了持續8天的考察學習之旅。
此次考察團以中國農業大學賀冬仙教授為團長,包括: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楊培嶺教授、農學與生物環境學院高麗紅教授、張振賢教授,中農金旺(北京)農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林、首席規劃師張成波以及國內多家著名科研院所和知名農業企業領導在內共20余人同赴日本,從日本植物工廠產業化發展之路尋找市場需求與技術發展方向,從而為中國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探索一種創新性的商業模式和解決方案。
四大看點
四大植物工廠探訪
名校里的一場深度講座
國外展會
考察番外篇
四大植物工廠探訪
探訪一:日本最大的人工光型生菜工廠
此公司植物工廠共2860平米的建筑面積,25200平米的栽培面積,主要生產4種皺葉生菜,日產量達到21000株。生菜通過2100店鋪進行銷售,其中的90%銷售到超市,年產值為8億600萬日元,占日本生菜植物工廠總銷售額的5%(全日本產值為155億日元)。
考察團與該公司老總和技術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還品嘗了生菜產品,收獲頗豐。
(因簽署保密協議,故不方便提供工廠名稱及內部設備圖)
探訪二:某公司人工光型草莓工廠
此公司成立于1907年,產業擴及紡織、汽車、化學、電子、機械設備、造紙等領域。2010年成立植物工廠研發組開展草莓和葉菜植物工廠生產,在德島市和藤枝市各建設6000平方米占地面積的人工光型草莓工廠,10萬株草莓苗未曾更換。
(因簽署保密協議,故不方便提供工廠名稱及內部設備圖)
探訪三:MIRAI公司人工光型生菜工廠
MIRAI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業務為植物工廠和水培設備的研發與銷售,有日產10000株生菜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廠2棟(其中一棟為LED工廠),海外輸出商業化植物工廠到俄羅斯、蒙古國、香港等地。
探訪四:GRANPA公司DOME生菜工廠
GRANPA公司采用穹頂式溫室進行水培葉菜生產,自動化程度高,日產量可達800kg. GRANPA農場因農地遭遇海嘯損失慘重,建設了8處植物工廠生產生菜等。平均每日收獲3,600株,向集團、生活協同組合連合會及當地超市供應蔬菜。
植物工廠不僅減輕了生產成本,還避免了東日本大地震后土壤污染帶來的問題,當地政府也期待“其能成為受災農戶復興農業的有力選擇”。
名校里的一場深度講座
此次赴日考察團在探訪了以上4家大型植物工廠的同時,也前往參觀了日本千葉大學,見識了千葉大學先進的園藝技術,獨特的蔬菜生產溫室,更參與了千葉大學古在豐樹教授的講座,與之面對面深度交流與探討在植物組織培養及植物工廠等農業方面獨樹一幟的見解。
中農金旺董事長田林(右一)、首席規劃師張成波(左一)與古在教授合影
日本設施園藝 / 植物工廠展
此次展會在東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這是設施農業和植物工廠研究領域的一屆盛會,展覽會吸引了世界各地從事設施園藝的科研機構、大學以及企業,展覽會內容豐富,涵蓋了設施園藝生產的每個領域,包括植物工廠、LED節能補光光源等設備與技術。考察團通過此次的會展參觀,對國際上設施農業和植物工廠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考察番外篇
感動:愿中日和平、世界和平
在一家26年經典老店就餐時,店主老先生了解到考察團來自中國,特意送了點心和6瓶酒,并拿出日中國交正常化周年紀念錦旗與我們的考察團們合影,善良有愛的老先生,愿中日和平、世界和平!
漲姿勢:日本生鮮超市的水果蔬菜賣多貴?
日本的超市蔬菜水果很少有現稱的,基本都是論個賣的,或者都是處理好了裝在小盒里,標好了價錢。這樣省去了討價還價的麻煩,也讓賣場很干凈。
看看這整齊碼放的蔬菜,是不是很可愛,
再看一下價格,一個字“壕”!
香蔥:150日元(一小包)=9.7人民幣
便當:524日元=34.2人民幣
山梨:700日元(一盒)=45.6人幣
方形西瓜:10000日元=653.4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