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針對休閑農業發表文章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們要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長遠發展出發,加快產業提檔升級,真正把農民勞動生活、農村風情風貌、農業產業特色體現出來,努力把這一新業態打造成農民就業增收的新的增長極。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休閑農業機遇再次大爆發!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就會形成休閑度假的消費需求,休閑消費能力顯著增強,并呈多元化趨勢。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預計居民人均年休閑旅游將超過5次,全國休閑旅游市場規模將超過80億人次,呈爆發式增長態勢。
休閑農業可以這么干!
把農家庭院變成市民休閑的“農家樂園”和可住可租的旅店;把農業產區變成居民親近自然、享受田園風光的景區,保障農民收入“四季不斷”。
貧困地區大都是未開墾的原生態地,往往生態環境良好,農產品特色明顯,民俗風情各異,具有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這些地區,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形成產業支撐,建立幫扶機制,實現利益分享。
在生產優質農產品做大一產的基礎上,發展加工業做強二產,發展休閑度假、養老養生、農事體驗等做優三產,有機地把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服務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了農村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
那么,我們所說的將中草藥與休閑農業進行產業融合,又該怎么做,有哪些優勢呢,您往下看!
中國是中醫藥的起源地,在中藥草上有很多值得挖掘的點,道地藥材的生產數量和產值都占到了種植藥材量的80%以上,所以對于中藥種植而言不形成大規模很難做成產業,但是對于在農業領域融合較大的休閑農業來說,也許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休閑農業實際上是走多產融合的產業模式,與中草藥相關的休閑農業不是人們通常所述的生態農業、旅游農業、高效農業等同意義上的生態農業觀光,它是在原有的生態農業觀光的基礎上,立足中草藥生態農業“健康養生”“綠色環保”以及“傳統文化”科普教育的特點,充分利用中草藥奇花異草的自然景觀,形成“可覽、可游、可居”的環境景觀和集“自然一生產一休閑一康樂一教育”于一體的景觀綜合體,發展體驗中草藥農業與觀光農業相結合的特色旅游。依據人們情趣變化的需要,中草藥生態農業觀光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區域優勢為基礎,以產業化經營為主線,融直接效益與觀賞效益、長遠效益與社會效益于一體的現代農業新體系。去打造一個以“中草藥”為主題休閑農莊,對于有地域優勢的新農人完全可以考慮!
觀賞
百草園是北京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中藥材展示園。整個園區花期從五月持續到十月,藥材開花時五彩繽紛,藥香撲鼻。中藥材品種展示園區面積300畝,現有金銀花、五味子、薄荷、連翹等56種中草藥。整個園區呈階梯狀分布,藥材成熟時,園區吸引了不少游客,從高處眺望,展示區中間還呈現出紅黃相間的“陰陽魚”景觀。作為中小學科普教育基地,每個藥材品種區設置了標識系統,介紹中藥材的性味、藥用部位、藥用價值等相關知識。
體驗
在京西的門頭溝東佛山有一塊“黃芩谷” 集黃芩種植、加工、觀賞、采摘、黃芩文化體驗、山林養生、休閑度假為一體。設有黃芩茶藥采摘體驗,可以親自體驗采茶的樂趣、了解京西山茶古文化,還可以在技師的指導下體驗制茶工藝。并且地方上設置了山茶藥膳,用黃芩茶制成的咯吱、包子、餃子、面條、咸菜等藥膳,因別具特色而受到歡迎。
科普
中醫博大精深,濃縮了中華醫學幾千年的精髓,絕對有發掘的必要,但是現代人缺乏對其深入的了解,往往是“病急亂投醫”時關注,因而也造成了一些誤解。休閑農莊也可以專門設置科普區,講解中藥保健的相關原理,展示中藥的制造過程,給游客普及中藥知識,讓游客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中草藥文化、健康養生”治未病”的科學知識。
周邊藥草本身有很好的觀賞價值,簡單的藥草加工,可以制成很多有意思的周邊。例如香草類型可制成香囊、手工皂,藥茶;利用藥草熏制,可做一些傳統物飾,紙扇、衣物等;也可以跟專業的藥師合作配置一些簡單的益氣養生的藥方,配置一些藥膳的輔料等。
跳出思維定式,就多一條致富路從小到大,我們從無知到有識,學習了無數的規則和定理,這些規則和定理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扎根很深,而我們并不知覺。有人說,阻礙我們發展的不是未知的領域,而是我們已經學到的東西。所以,人的年齡越大,學識越豐富,可能受到的影響就越大。很多所謂的聰明人都逃不過思維定勢的負面作用。由于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習慣的束縛,你在處理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時就往往囿于舊有的條條框框,一旦你擺脫了它,你的思維就能閃爍出創造性的火花。